2018年以来资管行业七大事件述评

更多 2018-10-22 16:34 阅读:4318 / 回复:0 楼主xiaocai

图片:20095281555443064930.jpg

【正文】
2017年11月17日与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和正式稿相继发布,“严”字当先;2018年7月20日与2018年9月28日商业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与正式稿也相继发布,“稳”字引领。很明显,政策制定部门一开始明显低估了资管新规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力度,重压之下,7月20日以后的相关文件在约束上有所放松。关于2018年以来发布的39项资管行业相关政策信息请参见2018年10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

一、非保本理财重新回到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压缩1.17万亿、7月和8月合计净增1.32万亿元
1、2017年底与2018年6月的非保本理财规模分别为22.17万亿元和2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非保本理财压缩1.17万亿元左右。但是有两个时间比较容易引起关注,即2017年上半年非保本理财压缩1.48万亿元, 2018年6月单月压缩规模就已经达到1.28万亿元,甚至超过今年上半年的全部压缩量。从大的趋势上来看,这也是2015年以来非保本理财规模唯一出现下降的两个时间段。

2、2017年上半年是由于严监管所致,这应是无疑的。但今年6月份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回想起今年5月份整个社会融资规模出现坍塌的现象。今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7608亿元,较4月的15604.75亿元大幅下降近8000亿元(7996.7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也高达3022.89亿元。

3、可见,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今年5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均下降得比较厉害,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非保本理财规模的压缩对实体经济流动性带来的冲击非常之大,毕竟非保本理财规模有80%的比例直接或间接进入到了实体经济。因此,非保本理财规模压缩加上表内信贷投放空间不足等因素叠加影响最终导致了实体经济流动性的收缩。

4、2018年7月下旬以来,政策层面开始有所宽松,我们也看到非保本理财规模从6月的底部开始回升,7月份与8月份非保本理财规模分别增加0.97万亿元和0.35万亿元,两个月的时间合计增加1.32万亿元,使得非保本理财规模超过2017年底的水平。

图片:微信图片_20181022162852.png


二、降低公募理财产品销售门槛:6家全国性银行紧密跟随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30条明确: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理财产品的性质和风险特征,设置适当的期限和销售起点金额。商业银行发行公募理财产品的,单一投资者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万元人民币。

(一)可以说,销售起点由之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公募理财产品的受众群体,虽然较公募基金的起点仍处于高位,但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范围的扩大可以抵销诸多方面的不利冲击。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的压力会进一步提升,部分受众群体预计将被分流至商业银行。

(二)理财新规出台后,多家宣布下调部分理财产品销售起点。例如,
1、2018年9月30日,建设银行其“乾元-惠享”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降至1万元,自当日17:00生效。

2、2018年9月30日,农业银行宣布现金管理类、股票指数挂钩类、期货挂钩类、法人专属等40多种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自2018年10月1日起降至1万元。其中,外币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降至2000美元。

3、2018年9月30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0月1日起将其日积月累-乐享天天(个人版、专属版)以及中银策略-稳富(定开)12个月产品、中银策略-债市通等四款产品的销售起点调至1万元,这四款产品调整前的销售起点分别为5万元、5万元、5万元和10万元。其中,中国银行将日积月累-乐享天天(美元版)的销售起点由之前的8000美元调至2000美元。

4、2018年10月8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0月8日起将部分面向个人客户销售的存量和在售公募理财产品以及部分结构性存款的销售起点均调整至1万元。

5、2018年9月30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0月9日起将零售渠道、私人银行渠道、公司渠道、同业渠道在售公募现金管理类部分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调整至1万元。同时,购买之后的追加份额按1元递增,实际上是变相的在按照公募基金的模式进行运作。

6、2018年9月30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0月9日起将部分在售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调整为1万元起。

三、纷纷宣布设立银行资管子公司:包括6家城商行在内的16家银行密集出手
目前16家上市银行已经明确要设立资管子公司,且均为全资。其中,包括6家上市城商行(总资产规模均位于前10大城商行)。资管新规后,基金和资管牌照的价值对于未来的业务发展显得非常有必要,特别是资管子公司牌照,预计其业务范围会明显大于公募基金,且商业银行资管子公司也可以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不足进行弥补,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起到帮助商业银行获取优质资产、稳定客户、发展投行业务、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运作更加轻型的作用。

我们看到,2018年有2家(中信银行和江苏银行),2018年4月以前有1家(招商银行),2018年4-7月有8家(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2018年7-9月有4家(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和杭州银行)、2018年10月以后有1家(徽商银行)。

(一)具体包括1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行和6家城商行
具体包括1家国有大行(交通银行),8家股份行(招商、华夏、光大、平安、民生、兴业、浦发、广发银行和中信银行),6家城商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徽商银行)。尚有5家国有大行(工农邮储中建)以及1家上市股份行(浙商银行)未明确表态。但中信银行于2016年设立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是按照专营体制来申请的,也可以将其当成是明确设立资管子公司的。

(二)浦发发银行注册资本100亿、交通银行注册资本80亿、8家银行50亿、5家银行10-20亿
从注册资本上来看,浦发银行以100亿元遥遥领先,交通银行以80亿元居第2位。其余银行多以50亿元为主,包括7家股份行和1家城商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和徽商银行为20亿无,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注册资本分别为10亿元。

(三)8家银行确定资产管理子公司名称、6家银行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
第一,这8家银行分别为交通银行(交银资产管理)、招商银行(招银资产管理)、平安银行(平银资产管理)、兴业银行(兴银资产管理)、浦发银行(浦银资产管理)、中信银行(中信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银行(宁银资产管理)、徽商银行(徽银资产管理)。

第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与杭州银行在公告中提出可根据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

图片:微信图片_20181022162900.jpg


四、理财转表内、抬高负债成本率:结构性存款突破10万亿元、前8个月新增3万亿,抢存款的必要性越来越高

(一)政策引导保本理财回归表内
《资管新规》第2条明确,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3条明确,本办法所称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理财产品。

可见,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理财(资管)业务专指非保本,先前存在的保本理财业务要回归表内,按结构性存款处理。这意味着超过10万亿元的保本理财资金和对应的资产将有很大一部分被转化为结构性存款,回归表内,造成商业银行资本消耗加快,同时也意味着先前通过理财业务提取的中间业务收入将会大幅下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二)今年前8个月新增3万亿、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突破10万亿
1、2017年底,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69549.08亿元,2018年8月结构性存款规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0182.04亿元。8个月的时间,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新增高达3.1万亿元,增长幅度高达44.05%,占全国性银行前8个月新增存款(9万亿元)的1/3。

2、在目前的结构性存款构成中,单位和个人分别占58.11%和41.89%,单位结构性存款仍占主要部分,今年前8个月单位和个人结构性存款分别新增1.63和1.43万亿元。但从趋势来看,个人结构性存款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占比已提升至40%以上。

3、从贡献稳定性上来看,个人结构性存款明显更高,单位结构性存款波动幅度较大。一般情况下,每年的6月、10月和12月,单位结构性存款均会出现显著下滑,每年的一季度个人结构性存款会增长快。

图片:微信图片_20181022162906.jpg


(二)结构性存款大幅抬升存款成本、造成量升假象,存款压力渐显
1、保本理财回归表内,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压力,使得商业银行存款可以保持相对不错的增长,所以我们看到2017年引起市场一片恐慌的存款争夺战在2018年一度沉寂,反而转向了优质资产的争夺。这里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保本理财向结构性存款转化,一定程度缓解了存款拓展的压力。

2、不过,我们在考虑,保本理财向结构性存款转化的顶点在哪里,一旦保本理财转化的动力开始减弱、转化的规模开始趋于上限,那么商业银行存款的压力将重新来临,存款争夺战将会再次成为主流。也即当保本理财转化的动力开始枯竭时,商业银行将不得再次面临存款量缩价升局面的考验,且这很有可能是中长期趋势。

2、同时,这里面还有个代价,即存款压力下降的同时、存款成本却显著抬升。毕竟相较于一般存款而言,结构性存款的成本无论是从绝对水平还是趋势水平均是明显处于高位的,因此当结构性存款缓解了商业银行存款的压力时,其负债成本是同步抬升的。特别是,如果资产端的量和价无法满足要求时,利差空间收窄是不可避免的。

3、所幸得是,2018年以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显著抬升,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存款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目前来看结构性存款等成本已经开始明显下行,而资产端收益率虽然已经有拐头向下的趋势,但考虑到时滞和传导机制不畅等因素的存在,当前资产端的收益率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因此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正处于比较好的被保护区间。

4、从更长期限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急需拓展中低成本的增量存款,以加快替换之前拓展的存量高成本存款并匹配相对优质的高收益资产,以期进一步优化存款结构,有效改善利差空间。因此,从目前来看,抢存款和抢资产变得同样重要,在未来存款增长不力、价格重新抬升、资产端收益率转而向下时,利差空间将会再次趋于收窄。

五、私人银行规模超过10万亿元、半年新增1万亿,平安信托财富管理团队并入平安私行引发关注
(一)12家上市银行私人银行规模超10万亿、半年新增1万亿
1、目前披露私人银行规模的银行仅有12家,城商行暂无一家披露该项数据。这12家银行私人银行的规模合计达到10.22万亿元(其中平安银行包括刚刚合并的平安信托4000亿元规模、中国银行为2017年底数据)。如果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的财富管理规模也纳入的话,则这12家上市银行的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很可能达到15万亿元。

2、12家银行的私人银行规模较2017年底合计新增为0.66万亿元,考虑到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未披露2017年底数据,因此合并在一起的私人银行实际新增规模预计可以达到1万亿元。

(二)分布较为集中,近9万亿元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5家银行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主要集中在全国30多家银行中,相对来说还比较均衡。但就私人银行业务而言,则明显更加集中与分化。

1、今年上半年,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银行仅有5家,分别为招商银行(2.03万亿)、工商银行(1.46万亿)、建设银行(1.32万亿)、中国银行(1.25万亿)、农业银行(1.07万亿),合计达到7.13万亿,占所有私人银行业务规模的70%。

2、除以上5家银行外,其余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均在0.5万亿元以下。管理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中信银行(0.44万亿)、浦发银行(0.37万亿)、兴业银行(0.34万亿)、光大银行(0.31万亿)。

(三)客户数参差不齐,4家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超过5万户
虽然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规模一骑绝尘,但其私人银行客户数(7.18户)却低于建设银行(12.52万户)、农业银行(10.20万户)、工商银行(8.39万户)。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分别为3.18万户和3.07万户,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分别为2.58万户和2.54万户,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分别为1.95万户和1.84万。而浙商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仅为5900户,要明显低于其它上市银行。

(四)由来已久,平安信托财富管理团队并入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事件引发关注
平安银行的动作比较引人关注,主要是平安信托财富管理团队平移至平安银行私人银行这一事件。但回溯历史来看,这一事件并非独立。

2012年,就已经有平安信托并入平安银行的传言,但由于信托财富核心人员的反对、近百位理财经理离职,导致合并一事不了了之。也因为此次事件,平安银行才开始搭建自身的私人银行体系,并于2013年11月正式开业。

2018年8月16日,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压缩对公业务,零售的下一步将重点升级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

2018年8月17日,时隔6年,网传平安信托财富管理团队并入平安私人银行,再次引发一片热议,和2012年那次不同,这次基本已经成为确定性事件。平安信托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的水平,根据2018年半年报,平安信托上半年营业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6.8亿元 、21.04亿元 和16.60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列68家信托之首。其中,平安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为5772亿元 (同比下降11.60%)、净利润同比下降25.10%(较2017年上半年)。

2018年10月12日,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强调,目前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唯一的短板是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未来要在做强私人银行方面加速突破,包括设计产品的供应、营销的策略、如何跟寿险联动等等。同时,他还表示,未来将采取三种模式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分别为分支行模式、理财顾问+寿险业务员转介模式以及直营业务模式。

图片:微信图片_20181022162909.png


六、货币市场基金存量接近8.5万亿元、前9个月新增1.3万亿元且增量全部集中于季度末,银行系“货基”正在崛起
尽管货币市场基金新规提出了更为严厉的监管要求,也对T+0赎回制度进行了明确约束,但相较于其它类型基金,货币市场自身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如其适用于摊余成本法估值。事实上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货币基金类产品处于传统理财产品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过渡阶段。

(一)构成全部基金65%份额的货币市场基金迈入8万亿大关、其增量超过全部基金
1、2018年6月,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新增4447.52亿元,达到84364.84亿元(全部基金净值为12.86万亿元),首次迈入8万亿大关,随后连续5个月均保持8.4万亿元以上的水平。

2、今年前9个月,货币市场基金新增1.3万亿元,全部基金新增1.33万亿元,可以看出货币市场基金不仅存量规模占全部基金的65%以上,其增量几乎相当于全部基金的增量。

(二)货币市场基金增长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几乎全部集中于季末末
例如,今年3月和6月货币市场基金单月分别新增8509亿元和4448亿元,合计达到1.3万亿元,几乎是今年的全部增量。再比如,2017年6月、9月和12月末,货币市场基金同样分别新增1.1万亿元、1.21万亿元和0.56万亿元,三个月的增量合计达到2.88万亿元(超过2017年的全部增量2.66万亿元)。

图片:微信图片_20181022162912.png


(三)理财新规下,银行系“货币基金”开始崛起
1、证监体系下货币市场基金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明显的,特别是其实施灵活的T+0制度和可观的收益水平。从历史上来看,在2015年3-4季度和2017年2季度-2018年2季度这两个时间段,货币市场基金分别新增2.1万亿元和4.2万亿元,两个阶段的货币市场基金增量合计达到6.3万亿元,增长势头非常夸张。

2、商业银行之前往往采取代销“宝宝类”产品进行应对,但需要与基金公司合作,仅能起到勉强留住客户的目的(资金还是流向了被代销机构),本质上看仍然无法和货币市场基金形成竞争态势。

3、此外,也有一些银行发行自己的短期或活期理财产品,之前是受限于5万亿元的销售门槛,所以本质上和传统理财产品并无太大差异,目前理财新规大幅降低起点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4、最近一些全国性银行上线多支与货币市场基金相似的净值型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与货币市场基金类似的特征,如净值化运作和T+0运作模式,如中国银行的“乐享天天”、工商银行的“添利宝”等等。

5、再加上7月20日与9月28日的商业银行理财新规均明确,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这意味着制约银行系“货币基金”发展的两大障碍已基本消除,即销售起点降低至1万元、估值方式不一定要采用摊余成本法。同时商业银行自身的运作模式也会使得其收益的波动性远远低于货币市场基金,也更能获得市场的认同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系“货币基金”将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七、私募基金规模逼近13万亿元、今年前8个月合计新增1.7万亿元
今年前8个月,私募基金新增规模合计达到16965亿元,存量也逼近13万亿元,达到127968亿元。不过,从趋势上来看,私募基金增长的动力自5月以来有所减弱。这主要因为受P2P一刀切政策的影响,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的备案和审核明显趋严。

(一)2018年8月底,我国私募基金规模达到127968亿元,单月环比新增104亿元,除2015年11月(下降1000亿元)和2016年9月(下降13720亿元)外,这一增长幅度为2015年以来的单月新低。

(二)2018年1月,私募基金单月新增6697亿元,2018年4月私募基金单月新增4478亿元,也即1月和4月两个月份私募基金规模合计新增超1.2万亿元,这也是今年以来的两个顶峰。我们也能看出另外一个特点,即1月和4月均为季度首月(7月新增1842亿元),这一特征或者说规律刚好和货币市场基金相反。

图片:微信图片_20181022162915.png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游客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