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國十大金控集团

更多 2018-04-08 14:52 阅读:6539 / 回复:0 楼主luoge

图片:W020160115279757702911.jpg

金融控股集团,这种相对较新的金融企业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研究巴菲特的哈撒韦公司后,我们挑选了中国十家重点金融集团(类)进行了一个深入分析。

哈撒韦在过去 50 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总结哈撒韦长期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源源不断的低成本资金;
2、大规模调度、腾挪投资资源的能力;
3、长期浸淫金融市场,积累的丰富资源;
4、灵魂人物和稳定的核心团队。

国内的金融控股集团经营实践时间相对较短,但也可以上述四个维度经验为参考,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

一、中国平安
2016 年度,平安集团资产规模 5.58 万亿,增长 17%;净资产 3834 亿元,增长 14.7%。

2016 年度,归属于平安集团股东的利润 624 亿元,比 2015 年增长 15%。其中,寿险业务利润 224 亿元,同比增长 35 亿元,增幅 18.5%;财险业务利润 123 亿元,同比下降 2 亿元;银行业务利润 129 亿元,同比增长 4 亿元;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证券、信托和租赁)利润 97 亿元,同比下降 40 亿元;互联网金融 52 亿元(去年亏损 32 亿元),主要原因是普惠金融重组交易确认的利润 95 亿元(类似非经常损益,如无此项交易,互联网金融经常项下业务亏损为 43 亿元,比去年亏损增长 11 亿元)。

寿险、财险、银行、资产管理和互联网金融五大业务模块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分别为 36%、20%、20%、16% 和 8%。

保险资产的投资方面,受资本市场大环境影响,2016 年度平安的保险资产项投资收益率下降较多。

2016 年度投资资产合计 19718 亿元,产生的投资收益为 917 亿元,投资收益率为 4.65%。2015 年,投资资产合计 17316 亿元,投资收益为 1146 亿元,投资收益率为 6.6%。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约 75%,权益类占比约 17%,投资性物业占比 2.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比 6.3%。

总体看,2016 年平安集团的经营业绩中,寿险一枝独秀。银行、财险相对平稳;资产管理利润下降较多。互联网金融继续亏损,且经常项下亏损有所扩大,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孵化期(或资源积累期)。

平安集团是一家以保险特别是寿险健康险为基础资产的金融集团。它的业务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资产的流动性较好。从未来一段时间的成长性上看,银行业务和财险业务增长潜力有限;在资本市场相对低迷公司的成长潜力主要背景下,资产管理业务增速可能也不会出现惊喜。

公司的潜力还在寿险和健康险业务上。从投资资产效益方面看,在防范风险前条件和当前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要求下,投资收益出现显著的效益改善的可能性也较小。

平安是国内大型金控类上市企业,业务和团队来源于金融业。在基础资产人寿保险领域中竞争优势显著,市场开发能力强。企业经营积极进取,整体发展值得期待。

二、泛海控股
泛海控股也是一家类金融控股公司,业务主要有三块:房地产、金融和产业投资。

2016 年度泛海的收入营业收入为 247 亿元,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和金融分别为 185 亿元和 60 亿元,比例为 3:1。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9 亿元。

2016 年度泛海控股总资产 1678 亿元,净资产 183 亿元,资产负债率 89%,2016 年期末的融资总额 1002 亿元,融资成本较高的信托融资 528 亿元,占比 53%。

由于年报披露的融资利率是区间式的,估算全部融资的加权融资成本约在 5% 以上,这意味着除了支付约定还款的本金外,每年还要有近 60 亿的资金利息需要偿还。

2016 年是公司对外投资的大年,也是未来考验经营成效的重要基础性举措。

2016 年新增投资额约 60 亿元,大部分新产业投资尚未取得效益。重点投资项目包括云锋基金、万达影业、北汽新能源、WeWork 全球等等项目。

从经营性现金流量看,公司 2016 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减少 152 亿元(远远高于 2015 年的 4.7 亿元,几乎将 2015 年经营产生的现金及等价物增加额 175 亿元全部投出去了)。

(这)主要是(因为):
(1)在客户保证金由流入转为流出的条件下,民生证券追加自营投资 33 亿元。由此,与 2015 年相比的净现金流量流出增加了 100 亿元;
(2)国内外房地产项目购地、拆迁和前期建设等导致的净流出 55 亿元。

显然,在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的同时,也考验着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和运气。如果外部形势发生不利,也可能隐含着投资风险。

这些外部因素主要是:
(1)宏观金融环境收缩;
(2)项目管理的协同性不足,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
(3)股票二级市场的操作能力。

2016 年直接融资募集约合人民币 240.77 亿元。其中,境内直接融资方面,非公开发行股份融资 57.5 亿元,债券募集资金 115 亿元,中期票据募集 14 亿元,合计 186.5 亿元。

境外直接融资方面,通过香港公司股份配售募集 45.74 亿港元,债券募集 2 亿美元,合计约人民币 54.27 亿元。

总体上看,泛海控股是一家以房地产为基础资产的高杠杆企业,大规模的融资负担较重,经营策略比较激进。投资项目如果不能很快见效,则财务负担需要房地产收益做保障。

一般而言,从企业的安全性角度看,高杠杆融资的前提条件是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稳定性。泛海控股的资产高度依赖资金市场,在金融市场实际利率上升背景下,房地产及其衍生出来的债务有可能形成双杀局面,威胁企业安全。

三、越秀金控
越秀金融控股公司由越秀金融和广州友谊合并而来,主要有两块资产构成,金融和百货。

金融主要业务是证券、期货、租赁和资产管理。百货是传统的广州友谊商场。目前,金融业务相对单薄,保险、信托、银行等其他金融行业尚未涉足。

2016 年度,越秀金控集团资产总额 669 亿元,负债总额 493 亿元,净资产 175 亿元,资产负债率 74%。实现收入 57 亿元(其中,越秀金控 2016 年 5-12 月合并到母公司报表),金融和百货的收入分别为 44 亿元和 27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 6.2 亿元。

金融板块实现利润 12 亿元,同比增长 1.4%,百货板块收入同比下降 4%,实现利润 2.3 亿元,同比下降 1%。

总体看,越秀金控股份公司项下金融板块业务较为单薄,且主要为证券类资产,在业内地位尚不突出,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环境波动影响。

由于金融业务与传统百货业合并时间较短,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可能较大,金融证券与百货的产业链粘合效应需要进一步探索,产融结合的协同效应估计难以短期内发挥。

如果是成立消费金融,则与百货业的协同效应会高于证券与百货的协同效应。

四、渤海金控
渤海金控的主要业务是飞机租赁和集装箱租赁。属于金融业务的还有渤海人寿增资 14 亿元,占比 20%,位列第一大股东;华安财险占比 14.77%。渤海人寿和华安财险目前尚没有盈利。

2016 年,渤海金控总资产 2166 亿元,净资产 311 亿元,资产负债率 86%;实现利润 23 亿元。营业收入总计 228 亿元,其中飞机租赁和销售 156亿 元,集装箱租赁和销售 47 亿元,路桥轨道交通租赁 25 亿元,占比分别为 68%、21% 和 11 %。

然而,由于营业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长,三大板块中,飞机和集装箱的毛利润分别下降46%、18%,只有路桥轨交毛利率增长24%。

这显示出,公司海外扩张后,成本管控能力不足,股东利益并未与资产规模增长相匹配,在飞机和集装箱租赁领域的业务优势尚待转化为股东回报。

渤海金控尚有几方面的数据信息披露不够清晰:
(1)融资成本;
(2)飞机租赁公司的主要经营数据;
(3)集装箱租赁业务的主要经营数据。

只有这三部分的数据披露的更加全面,才能对该公司的估值判断更加清晰。

五、中航资本
公司下属财务公司、租赁、信托、证券、期货和新兴产业投资公司。

2016 年营业收入 87 亿元,增长 0.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 亿元,增长 0.5%。营业收入中,财务公司、租赁、信托和证券分别为 14 亿元、41 亿元、22 亿元、11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6%、47%、25% 和 13%。

从营收排名看,租赁和信托占比最高。利润分别为 6.9 亿元、8 亿元、13 亿元、3.4 亿元,以及中航控股 8 亿元,从利润排名看,信托、租赁和控股赚钱最多。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中,尚不能贡献大额利润。

在分析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业务中,负债规模和成本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事项之一。

中航资本未全面披露负债规模和分项成本。仅能推算部分下列部分数据。负债产生主要于租赁借款。其中短期借款 175 亿元,长期借款 193 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 68 亿元,租赁公司应付账款 354 亿元,应付利息 5.5 亿元。本年度租赁应付利息合计达到 32 亿元。

总体看,中航资本控股的金融业务比较全面,背靠央企中航工业扎实的产业基础,业务来源稳定。

金融业务中,信托、证券属于传统业务,近年加大了租赁业务的力度,但是也要看到租赁业务资金来源可能比较高,利差较低,客户的行业地位相对分散,对风险管理的挑战较大(从披露的法律诉讼上看,也主要是租赁业出现的案件,且被诉方几乎全部为中航工业系统外的民营企业)。

整体判断,未来增长潜力有待观察。

六、五矿资本
主要有两块业务,(1)金融(含五矿资本控股、证券、信托和期货),(2)电池新材料和锰业务。2016 年实现营收 116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 亿元。

营收中,期货 59 亿元,信托 18 亿元,证券 6.4 亿元,贸易 15 亿元,电池和锰合计 14 亿元。

由于期货和贸易的毛利率很低(分别为 1.53% 和 0.35%),这两块业务生成的利润并不多。

金融业务中,五矿资本控股(含 50% 权益的外贸金融租赁、38.7% 权益的安信基金管理公司、20% 权益的绵阳商业银行)14 亿元,五矿信托(权益 66%)净利润 9.8 亿元,五矿证券(权益 99%)1.1 亿元,五矿期货(权益 99%)1.7 亿元。

相比较而言,电池新材料和锰业务利润合计约 1.2 亿,尚不占主要地位。

总体看,公司信息披露较为详细,金融业务为发展主体,金融业务品种较为全面,且多数为市场化程度高的竞争性业务,作为央企股东背景的企业十分难得,反映出公司管理机制设计成熟合理。

未来如果能够继续获得其他金融牌照,并复制已有的成熟经验来管理,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七、中油资本
2016 年总资产 7750 亿元,净资产 660 亿元,净利润 55 亿元。

它是一家持有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信托、证券、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自保、保险经纪、增信等金融业务的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团。

境外金融业务主要由中油财务(香港)公司运作,该公司 2016 年资产规模 1818 亿元,利润 27 亿元。

2016 年公司营收 288 亿元,其中财务公司 135 亿元,占比 47%;银行 94 亿元,占比 33%;金融租赁 27 亿元,占比 9%;信托 15 亿元,占比 5%;其他金融业务 17 亿元,占比 6%。

营收中,利息收入高达 87%,手续费及佣金 8.5%,已赚保费 2%,其他 2.6%。香港公司的营收 53 亿元,成本 26 亿元。利润方面:中油资本 59 亿元,昆仑银行 25 亿元,中油财务 75 亿元,中油资产 9.8 亿元,金融租赁 7.7 亿元。

投资情况:
(1)投资 162 亿元长期股权投资,持有中石油资本公司及其下属企业;
(2)持有各类债券等金融产品投资合计 1132 亿元,期末账面价值 1384 亿元。期末货币资金 2400 亿元。

总体看,中油资本基本集中了世界 500 强中国石油集团的资金运作和金融资源,是一家以财务公司和银行业利差为主的金融控股集团,母公司实力强大,内部资源丰富。
对比哈撒韦公司可大规模调度资源用于新发现的项目投资,这种对中油资本的外部机会而言,存在潜力的大规模金融投资受很多监管要求和中国石油集团内部的规定,难以实施。只能通过石油产业的投资机会,实现「伴随性」财务收益。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石油价格难以有显著上涨的条件下,这种「伴随性」商业模式的获利潜力不易过于乐观。

如果中油资本能在母公司支持下,像招商局一样将金融业作为主业之一,加上适当的机制优化和领军人才团队,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八、重庆渝富
它是重庆国有资产的重要非上市经营者。

2015 年,总资产 1982 亿元,净资产 838 亿元,营收 116 亿元,净利润 100 亿元。参股重庆商业银行、西南证券、安诚产险、重庆汽车金融公司、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农产品交易所、药品交易所等,以及担保、基金、地产开发等。

2015 年报显示,公司资本运作动作积极,有进有退。增持 10 个项目,同时减持了 10 个项目,包括京东方、西南证券、交通银行和金科股份。

其中西南证券更是减持 17780 万股,增持 600 万股(需进一步了解孰先孰后,以及进退的时点)。

此外,重庆渝富的「借船出海」模式也值得关注,与中国华融合资设立华融渝富股权管理基金公司,对于盘活利用金融市场资源,开发当地市场作用明显。

公司尚未公布 2016 年度经营情况。

作为地方国资的经营平台,重庆渝富的地方政府资源丰富,业务的多元化管控能力多为行政力量,多元化现象明显,体现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伴生性」机会较多。

但金融牌照相对短缺,特别是金融“旗舰店”短缺,金融市场大规模调度资源的能力尚难以全面施展。

九、中国信达
2016 年度,总资产 11745 亿元,同比增长 64.5%;股东权益 1392 亿元,营收 917 亿元,净利润 160 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5 亿元,同比增长 10.6%;资本充足率 19.4%,股东权益回报率 14%。

金融类子公司包括南洋商业银行、信达证券、金谷信托、信达金融租赁、幸福人生、信达财险等。

公司主业为不良资产收购、处置。

公司有三业务板块,不良资产经营、投资及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2016 年,三个业务板块收入合计 917 亿元,比例分别为 35%、30% 和 37%(业务分项统计时略有交叉)。

三个板块税前利润合计 218 亿元,分别为 66%、29% 和 10%。三个板块的净资产合计 1392 亿元,分别占 52%、34% 和 19%。

从盈利贡献上看,不良资产板块占核心地位,该业务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资产 2125 亿元中,债券 536 亿元、权益 404 亿元、存款及同业存单 142 亿元、基金 651 亿元、信托产品及计划 165 亿元、资管计划 127 亿元、理财产品 65 亿元、资产支持证券 11 亿元。

债券类投资中,政府债 141 亿元、准政府债 103 亿元、金融机构债券 166 亿元、公司债 126 亿元。

权益投资中,上市和非上市资产规模分别为 63 亿元和 341 亿元。流动性较差的非上市股权资产占比较高。

在 1988 亿元的应收账款类金融资产中,有 1600 亿元为非金融企业的应收账款。在 2950 亿元的客户贷款和垫款中,有 1030 亿元属于信用担保方式。

在 2950 亿元的客户贷款和垫款中,有 2500 亿元为对公和个人贷款和垫款,其中对公贷款和垫款为 2160 亿元,这些贷款估计大部分为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

金融机构经营方面,南洋银行、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含信达证券、期货、信达澳银基金、信达国际)、信托、租赁、财险和幸福人寿的收入分别为 87 亿元、41 亿元、5 亿元、25 亿元、34 亿元、188 亿元,税前利润分别为 28 亿元、5 亿元、2 亿元、8.6 亿元、-2.3 亿元、0.4 亿元。

从收入看,人寿和商业银行最多;从利润看,商业银行和租赁最多。

重大事项:
(1)由于 2016 年新增了南洋商业银行的并购,使得商业银行(隶属于金融服务板块)的资产规模增长较多,资产利润率有所下降,公司寄希望于商业银行与其他业务生成的交叉销售等协同效应。

(2)2016 年新购不良资产 2070 亿元。

(3)2016 年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 100 亿元,优先股募集 32 亿美元,H 股定向增发募集 61 亿港元。

整体看,信达是一家以不良资产收购、重整、出售,以及金融机构管理为主业的金融集团。

公司在不良资产运营领域长袖善舞、资源丰富,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其他业务品种相对还处于成长期。2016 年收购整合南洋商业银行之后,商业银行与其他业务品种的协同效应将逐渐释放。

信达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对不良资产经营板块的进销存不够清晰,致使非专业投资者理解费力。

十、中国华融
2016 年总资产 14027 亿元,净资产 1500 亿元,净利润 231 亿元,资产负债率 89%,权益回报率达到 18.4%。

它持有的金融控股机构主要有华融证券、期货、信托、金融租赁、华融湘江银行、消费金融、华融渝富股权基金公司、华融国际(香港)等。

公司主要业务有三个板块:不良资产经营业务、金融服务业务、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

2016 年度,三大板块的资产规模分别为 6287 亿元(增长 72%)、5152 亿元(增长 39%)、3027 亿元(增长 119%)。业务收入总计 952 亿元,三大板块分别为 507 亿元、245 亿元、217 亿元。

公司税前利润 305 元,三大板块分别为 159 亿元、70 亿元、77 亿,不良资产经营板块占全部税前利润的 52%。

三大板块的税前净资产回报率分别达到 21%、20% 和 36%。

重大事项:
(1)2016 年公司境内发债 350 亿元,境外发债 60 亿美元。
(2)当年新增不良资产收购资金达到 3480 亿元。

总体看,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属于以不良资产经营为主,其他金融服务和投资业务配合的金融控股集团。

这类公司共有的特征是资产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高,一定程度上,融资成本决定着公司的盈利潜力。

公司从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贷款和从非金融机构收购不良债权后,通过重组、上市、剥离、催收等方式获得盈利机会,有点像秃鹫基金的商业模式。

筹资的成本,高度依赖于利率市场的资金价格走势(例如中国华融 2016 年支付的利息高达 351 亿元)、资本市场 IPO 等形势和经济周期波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不良债权的公允价值的到重估)三个重要的外部要素。

当然,这三个要素对大多数金融控股集团而言,也同样重要。

中国信达和华融都出身于金融领域,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和资源掌握,比产业类的金融集团有近水楼台之先。

十一、总结
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或者重要大型企业向投资者或公众披露经营成果的渠道,信息质量十分重要。

通过信息披露,投资者可以大体了解到公司管理层对于经营环境、市场机会、公司资源、优势劣势、经营团队能力等,以及对自身业务的认识。

全面清晰、逻辑结构周密、重点突出等,或者能把复杂业务用常识容易理解的表述出来的「投资者友好」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客观准确把握公司状况,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信用。

从十大金融集团信息披露来看,大部分信息披露全面清晰,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基本需求。

但也有的公司主要业务披露不够详细(特别是重要的二级子公司的经营情况);有的对自身不利的经营项目语焉不详;有的具体业务表述过于繁杂,有的专业性术语解释不足,需要投资者进一步向上市公司核实,影响了信息披露沟通效率。

宏观经济变化对金融集团的主要影响

金融控股集团通常资产规模大、业务品种多、分支机构和客户分布广泛、信用链条长、管理架构复杂,经营绩效极易受到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形势变化的影响。

当前有两个重要的背景对金融控股集团的影响不能忽视。

一是美联储加息导致的中国提前收缩金融流动性;二是中国实体经济进一步衰退,民间投资持续下滑。

中国主动收缩流动性本来是防止美联储加息后,资产价格暴跌导致的社会动荡的。提前卧倒,有助于降低和缓解这种冲击。

实体经济的衰退,与中国人口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而产生的总需求增长乏力,和前期高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同时发生。

进而,在总需求萎缩的时候,市场自然会放弃那些技术含量低、产业链地位薄弱等的非基础需求产业,转而寻求那些产业基础扎实、资产规模大、行业居于相对垄断地位的蓝筹企业。

加息本身意味着现金及现金流的价值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能够产生丰富现金流的资产会变得更有价值,当然也会对非现金流资产的价格打击更大,特别是那些通过债务购买的非现金流资产,受到的冲击更大。

图片:微信图片_20180408145303.jpg

个人、企业甚至一个经济体(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中,都不能逃脱这个规律(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高债务小国经济体)。

这也是前期高估值、现金流差的中小板、创业板企业股价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而那些在传统领域处于相对垄断的规模性企业,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很强,在加息过程中资产的价值是相对上升的。

金融集团需要透彻把握对这些经济周期重要参数的变化,以便在经营中趋利避害。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游客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